ADHD|前幼稚園老師家有ADHD兒 「神隊友」媽媽:要用對方法
撰文: 周美好
發布時間: 2024/10/25 12:48
有家庭成員患上ADHD(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),會為父母帶來不少挑戰。Kathy的兒子確診ADHD,這個媽媽幾年間與兒子一同增值了解相關知識,用合適方法應對,在兒子成長路上幫上大忙,是「神隊友」媽媽。
兒子Marcus今年讀小學六年級,媽媽Kathy回想,他在確診ADHD前,與一般小孩子無異。Kathy之前是幼稚園教師,更和兒子在同一所幼稚園,她上班,他上學。雖然Kathy無任教兒子的班別,從其他老師口中,也沒發覺兒子有ADHD徵狀。
家人發現Marcus有疑似ADHD狀況,是他在小一時。「升上小學後,兒子要自理的東西較多,做功課、寫手冊、執書包、收拾和時間管理等,他總是爭少少。另外就是專注度,有時家人叫喊他幾次,都得不到回應。」除父母外,連其他親友也發現Marcus此情況。向家庭醫生求診,獲轉介信到政府醫院排期,等待一年多,終在小三確診ADHD。
不間斷汲取相關資訊
看到兒子的確診報告,她全然接受,主動向兒子就讀的小學反映,校方作出相對調適,如為專注力問題,把兒子調到前排座位,Kathy十分感激。
她有教學經驗,但要針對性處理兒子ADHD的情況,仍需從頭學起。為改善專注力,Marcus參加了協康會「躍動同行先導計劃」,教導父母及小朋友如何提升做功課的專注。她也有留意香港成人專注力協會的綫上直播節目和講座,獲取相關資訊。
Kathy的幼稚園老師身份,她學以致用也幫了兒子不少忙。「我好感恩自己有20多年的教學經驗,從中學到的同理心,與兒子同行,讓照顧上事半功倍。」她的心得是,把兒子當作一般小朋友看待,對他說話變得溫柔,用正面態度和多讚賞,嘗試從對方角度了解他,如不專注、愛拖延和遊魂,是ADHD小朋友難自控所致,並非故意做出來,這些家長們都要理解。
懷疑自己也是同路人
Kathy不諱言,從兒子表現,有時赫然看到自己的影子。「他的不專注、甩漏和拖延,其實有點似我,雖然我無去檢測,但我懷疑自己是ADD(注意力缺失症)。」
找到對的方法學習,Marcus成績一直中上,到高小時,欠交功課情況增加、功課錯漏也多,Kathy細問之下,原來兒子感到專注愈來愈困難,與醫生商討後,決定服用ADHD藥物。服藥後,專注力是有所提升,但副作用是晚上難入寐、食慾減退。今年暑假開始嘗試不用藥,維持至今。
小孩子無時停、周圍郁十分普遍,Kathy指分辨是否ADHD有迹可尋。「ADHD小朋友特別欠缺耐性,如排隊等車,我兒子會不斷問尚有多久,回答了他,不夠30秒又會再問,因為對時間無概念。在商場也會『騰來騰去』,在安全環境和我視綫範圍下,我會容許他這樣做。」
偏食問題傷腦筋
Kathy不斷學習和請教同路人,增進ADHD知識,兒子的進展也理想,但她也有煩惱,最大難題是飲食習慣。Marcus人愈大,對一些少吃的食物都不肯吃,連嘗試都不會;以前會吃的,慢慢也抗拒,以致攝取食物種類愈來愈狹窄,令Kathy大感頭痛。
「有次兒子在晚飯時說,不要總是煮這些餸菜好嗎?其實是他偏食,怕他不吃,才來來去去煮這些菜式。原來他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,當我說出原因後,他默不作聲。」
不要以為ADHD只是一面倒負面,這些孩子有其強項,如Marcus小小年紀已口材了得、表達能力高。Kathy目前是斜槓族(Slasher),工作包括司儀、配音、說故事人,她會帶同兒子一起前往,成為小助手,有時需要教小朋友做手工、玩遊戲,Marcus解說也頭頭是道,他長大後希望成為YouTuber。
父母心態正面是關鍵
因着兒子的特質,令Kathy性格改變,她說自己變得有耐性,眼界也變得正面。「兒子未進步時,確是辛苦的,但陪伴着他邁步,目睹他的躍進很開心。既然他是遺傳自我,我有責任去扶持他,一路前行。」隨兒子年紀愈長,一如其他年青人,偶爾也會情緒大爆發,Kathy讓他釋放發洩後,不發一言給他一個擁抱,再慢慢和他分析,絕對勝過互相不滿,兩敗俱傷。
Kathy語重心長說,當父母心態正面,對小朋友的態度也會全然不同,面對ADHD的拖延與不專注特質,正面是和小朋友協商,可給予多一點時間;負面是謾罵,說「教極唔聽、甚麼都不做」等指責,設身處地你想想,子女會聽哪一個?
「我相信每一個ADHD爸爸媽媽都愛錫子女,但可能苦無有用的方法,只要有一個合適方法,就幫到子女,也幫到自己。」
INFO
香港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關注周2024開幕禮暨同樂日 公眾活動報名網站,及所有講座內容,可瀏覽網站